山东文艺网> 文学> 浏览文章文学

“自然之子”的灵魂独唱

www.sdwenyi.com 2022-12-6 16:01:49 来源:光明网 作者:圆圆

作者:钟 倩

  作家冯秋子的最新散文集《时间的颜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本颇具自由探索精神的跨界作品集,融散文、绘画为一体,给人以思想启迪与视觉冲击。作家在书中呈现的形象,既是冷静的观察者、虔诚的体验者,也是进击的探索者,她笔下的彩墨画与有静气的文字,互相映照,相得益彰,犹如来自内蒙古草原的灵魂独唱,唯美、纯粹,在读者心头漾出层层叠叠的暖意。

 “自然之子”的灵魂独唱

  身为编辑和艺术家的冯秋子,借回归自然重新认识自己。书中收录的《过去是怎样活在今天的》《纪念,为了什么》是纪念诗人苇岸的文章,当自然文学渐热,苇岸被符号化为“中国的梭罗”,我们能从作者这里得到一份清醒与理性,回到诗人的家乡,看到这位自然写作者的成长脉络。反观自身,冯秋子也是如此真实和坦荡,她的精神世界中涌动着生命源头的召唤,荒原、草籽、风沙、马头琴、牛群羊群,额嬷、敖包、蒙古长调、白音布朗山,它们中内蕴着游子对家人的牵挂、对家乡的眷恋、对故土的忧思。时间久了,这些情愫郁积成结,生长为一首歌,如她在全书开篇《生长的和埋藏的》一文中情不自禁的启唇而唱。这声音时而是音符,和着她的舞姿;时而是色彩,涂抹成纸上风景;时而是独语,浇灌成思想之树。因此,她腕底流淌的文字,与抽象的彩墨画、曼妙的舞姿,构成了多声部交融的精神交响曲,简约、动感、富有张力,又兼具思想的柔韧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批评家张莉说:当代女性散文写作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对内心隐秘持续开掘的“内窥镜式”书写,另一种是边地或边疆视野的表达。显而易见,冯秋子两者兼具,书中着墨最多的是舞者的独白。身为编剧和舞者,她与人合作创编的现代舞《生育报告》远逊于其在文学领域的声名,但却是她最宝贵最珍视的一段经历。作者奉德国现代舞大师皮娜·鲍什的话“我跳舞,因为我悲伤”为座右铭。所谓悲伤,是拥有大悲悯和大宽容,参透生命和人性后依然能永葆清澈、坚韧和美丽的心。让舞者同时是更为深邃的思想者,这是冯秋子孜孜不倦的精神航向,她眼中的舞者是这样的——“他们发现、发掘、探求、描述,以生命的底力、思想的锐利、眼光的独立和艺术的韧性与觉悟,和生活发生各种特别的关联。”

  舞蹈与文学一样,都具有延展性和敞开性。冯秋子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跳舞,在舞台上复活各种生活体验,全身心进入到灵与肉的修习中,活出另一个自己。《我与现代舞》一文中,“尊重”一词反复出现,“它(指现代舞)对于‘活着’的尊重,所占的比重大于往前迈步时流泻出来的浮躁,而且因为大家的努力,尊重‘活着’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见,舞蹈即生命本身。与其说这是她探索与表达的一种方式,不如说她是通过舞蹈建立与生活的另一种关系,以此冲决各种障碍,探求精神之路,从而抵达自然的腹地。最令人敬佩的是,无论是信中宽慰失独母亲杜拉尔,纪念因车祸高位截瘫坐在轮椅上的作家张鲁,还是采访京郊山区特大洪灾受灾村民张秀莲,作家感同身受,用爱与温暖传递出向上的信念,给人以发自肺腑的感动。

  “人可以做的还有,就是去灌溉。人拥有的自由,说到底,其实只有思想和灌溉。”思想和灌溉,赋予作家以人格尊严,也是创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冯秋子深谙这个道理,她做编辑,是用心用情犁地、除草、浇灌,为他人作嫁衣;她画画,是“想画在灵魂里窜动的东西,想画我发现的东西、思想的东西”,所以书中的插画像一棵树凝视另一棵树那样专注;她跳舞,思想变成流动的海洋,跟着血脉一起汹涌澎湃,使她的生命得到滋养。正如她的自白,“我的血是北方那个草地里蓄养出来的,这使我有力气走路,有力气看见圣洁灵魂的时刻,感到亲和与温暖,感到安详与宁静。”思想的舞者,把艺术当成了宗教,分明是用生命烛照生命,这是一种精神修行。

  合上书本,脑海中浮现出书中的一幅幅画作,耳畔回响起蒙古族长调的动人旋律,我的内心趋于安详。我由此感慨,所有的写作在高处都是献给大地的颂歌,冯秋子自由切换在文学、舞蹈、绘画三者之间,或沉醉,或清醒,或游离于边缘,却总能保持独立不羁,向内纵深开掘的姿态——这是“自然之子”的灵魂独唱,也是拥抱自然的孜孜以求。(钟 倩)

[ 责编:崔益明 ]



关键字:山东文艺网
上一篇:《诗人的思考》:探寻诗歌流动的思想火光
下一篇:[组图]浙江文旅观察:良渚文创为何圈粉无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公众号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