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艺网> 资讯> 浏览文章资讯
古城平遥里的刀剑坊: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平遥县的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 王甜 摄
中新网太原2月28日电 题:古城平遥里的刀剑坊: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作者 张春燕 王甜
“剑的价值就是赋予我们一种文化内涵,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和保家卫国的精神,通过各个时期留存下来的刀剑,人们可以了解刀剑的历史以及中国的历史。”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锻造技艺第六代传人刘文涛如是说。
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内,不同时期的兵器依序排列,一把把刀剑向民众展示着它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
刘文涛正在制作刀剑。 王甜 摄
剑被誉为“短兵之祖”,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历朝王侯将相、文士侠客、商贾庶民都以佩剑为荣,所以剑又被人们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并以传统文化的形式传承发展。
据刘文涛介绍,其自幼习武,酷爱刀剑艺术,19岁开始涉猎古兵器收藏并跟随舅舅学习锻造手艺,1992年创办文涛坊,先后复制、修复中国古兵器数百件。
刘文涛说,作为一门综合技术,剑的制作由上百道工艺组成,综合运用了中国古代兵器中科学的焠火工艺、精湛的金属冶铸锻造技术、精致的外装金属设计制作技艺。
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里的藏品。 王甜 摄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刘文涛在继承传统优秀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赋予了宝剑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2001年,刘文涛破译了中国古刀剑传统锻造工艺失传已久的“花纹钢技术”,取得了现代中外刀剑研究的历史性突破。
为了保护好这项“非遗”技艺,刘文涛在培养徒弟的同时,也通过多种方式,传承文化基因。刘文涛说,刀剑的历史也浓缩了平遥的历史文化,他将继续让非遗技艺在保护中传承。(完)
【编辑:邢蕊】
下一篇:“隐身呼啸”——从“贝尔三兄弟”到勃朗特三姐妹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公众号

- 10-20名师颜世举登上央视《墨香》重点
- 03-15何以博士村
- 01-12陌上花开 遇见美好
- 01-12盛世濠江美如画
- 01-12钟表:为时间而设计
- 01-12让博物馆在文明传承与创新上展现
- 01-12让短视频成为向善的文化阵地
- 01-12巩固文化主体性 推动文化强国建
- 01-12以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
- 01-12千年壁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