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艺网> 资讯> 浏览文章资讯
山东青岛城阳区:创新实践守护美丽湿地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苟小妹
在近日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受邀参加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永续发展论坛。在论坛上,协会会长徐立强作了题为“青岛城阳湿地科普实践与思考”的主旨发言,其中,该区为保护湿地推出的“志愿林长”经验备受关注。
城阳区地处青岛胶州湾北岸,域内有崂山西麓葳蕤的森林,白沙河、墨水河等六水绕城的湿地,还有胶州湾入海口的滩涂,湿地面积约13.6万公顷。虽然有“林长制”保驾护航,但因人手不足,实践中也会有生态保护、管理、监督不到位等一些难题。如何解决这一痛点?“志愿林长”应需而生。
“‘志愿林长’顾名思义就是将‘志愿’和‘林长’两个职能融合在一起的一项工作。”徐立强告诉记者,协会自成立以来,志愿者已超过5000人,一直致力于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很多工作内容与林长制职能相似。基于此,为了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做好湿地生物多样性监督执法、引导公众做好生态文明实践和科普教育宣传,助力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振兴,协会与区文明办、自然资源局、团市委等单位联合推出了“志愿林长”模式。通过政府赋能,让志愿者更有责任感地去参与生态资源监督与保护,参与生态保护公益服务。
“‘志愿林长’推出后,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参与相关活动,有力提升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徐立强说,近几年来,通过为鸟安家、生态修复等志愿实践,全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提升。目前,城阳区生态系统记录的鸟类达400余种,包括黑嘴端中华凤头燕鸥、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占山东省鸟类资源的92%、占全国鸟类资源的28%。
广袤的湿地既是万物生灵的家园,也是孩子们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乐园,在“志愿林长”经验助力下,城阳区中小学生保护湿地的实践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该区依托湿地资源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已近10年,建成了7所以湿地保护为特色的学校,居全国区县首位。
城阳区夏庄街道丹山小学六年级学生吴俏尔听说她的“多彩湿地”绘画作品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展示并被赠送给论坛主办方留存,非常开心。吴俏尔告诉记者,学校门口就是丹山公园和丹山水库湿地,老师经常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协会与50多家学校建立了联系,每年联合开展百余场环保活动,让保护湿地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发芽。”徐立强说,在湿地生态的科普教育宣传上,“志愿林长”已成为一个有力的抓手。
“优越的生态禀赋是大自然对城阳最好的馈赠,我们将通过‘志愿林长’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广泛动员社区、企业、学校等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绘就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民富的生态画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家园。”青岛市城阳区委书记、总林长吕鹏说。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3日 10版)
[ 责编:王蕾 ]
下一篇:【光明论坛】以法治守护黄河安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公众号

- 10-20名师颜世举登上央视《墨香》重点
- 03-15何以博士村
- 01-12陌上花开 遇见美好
- 01-12盛世濠江美如画
- 01-12钟表:为时间而设计
- 01-12让博物馆在文明传承与创新上展现
- 01-12让短视频成为向善的文化阵地
- 01-12巩固文化主体性 推动文化强国建
- 01-12以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
- 01-12千年壁画“动起来”